为加强河道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市水行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积极探索河道巡查新模式,引入无人机技术,采购“一飞多用”低空服务,科技赋能市管河道范围内巡查工作。
一是智能巡航显高效 立体巡检无死角。传统巡检依赖人力徒步或乘船巡查,不仅耗时耗力、难以覆盖复杂地形(如陡峭河岸、深水区),且存在滑落、溺水等安全隐患,尤其在植被茂密或环境恶劣区域易形成监管盲区。无人机巡查以其高机动性、高分辨率成像及远程操控能力极大提升了水利巡查效率,实现河道巡检“机器换人”。无人机具有多维度视角,搭载高清多光谱传感器,可精准识别河道管理范围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水面漂浮物、垃圾和其他相关活动,即时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平台,实现多时段“空中+地面”立体监控。目前,结合无人机基站组网建设,无人机巡检覆盖市区东盐河、大浦河、临洪河等骨干河道,河道总长80余公里。
二是数据赋能提质效 精准决策有支撑。市区河道无人机巡查依托已有的智慧平台,集指点飞行、数据统计、衍生数据展示、时空搜图等功能于一体,通过飞行任务自动排期和执行系统、临时飞行任务派发系统。巡查数据上传平台后,通过AI分析,可自动识别水面垃圾、水域不洁、私搭乱建等多种场景,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预警,完成从巡查问题发现到巡查整改结果复核的闭环。同时通过构建动态数据库,建立时空关联的水情档案,历史影像对比功能可追溯河道变迁、岸线侵蚀等长期演变趋势。对于特定问题、特定区域,可自动提取关键指标生成巡查简报,缩短应急响应时间40%以上。
三是生态协同促共赢 人机联动保安全。市区河道无人机巡河采用“一飞多用”模式,即“1套全覆盖的无人机基础设施+1个智能化低空飞行平台+1支专业化团队”,通过绿色巡查、平台中转、人机协作,按需使用资源,有效降低使用成本。电动无人机零排放作业,有效避免传统车辆巡查对堤岸植被的碾压破坏,复杂险情采用“无人机初筛+专家复核”模式,降低人员攀爬陡坡、涉水作业的安全风险。自6月底无人机河道巡查上线运行以来,代替人工车辆94人次,节约成本0.97万元,减少碳排约0.17吨。
近日来,市水行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无人机技术服务方对市区水工程管理处、市临洪水利工程管理处等市级相关管理单位进行系统应用培训,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要求各河道管理单位务必强化应用,同时,对于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上报会同服务方研究解决。
下一步,市水行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将进一步探索无人机河道巡查的应用,以河道巡查项目为锚点,整合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工作,推动我市河湖管理工作向智慧治理转型。
(供稿:市水行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责编: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