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时光无言,岁月有痕。在连云港市的大海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闻“汛”而动、向雨而行,在巨浪狂风中巡查,在滚滚激流中守护。他们用青春坚守港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们,就是市管处新城闸的一群年轻守闸人。

三趟公交摇摇晃晃,四公里步行顶风冒雨,整整两个小时的路程,是潘忠宝和他的团队 —— 一群 90 后、00 后的年轻人,每天往返的 “通勤日常”。可他们说:“路远怕什么?守好这道闸,比啥都重要!”这 “重要” 二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苦,却又体现出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2年9月,台风 “梅花” 带着十级狂啸扑向海岸。刚入职的共青团员钱书云,第一次直面这场 “硬仗”。风像野兽般撞打着闸门,“咣当!咣当!” 的巨响震得整栋楼都在发抖,他裹着雨衣在暴雨里巡查,雨水顺着领口灌进衣服,从里到外湿得能拧出水。那十天里,他和同事们枕着风声入眠,嚼着泡面充饥,直到嘴巴发苦、胃里反酸 —— 可谁也没有叫过一声累,喊过一声苦!
冬天,水管冻成了冰柱,他们就捧着雪擦把脸;夏天,机房温度飙到40度,潮得像蒸笼,他们索性躺在闸前空地上,就着热风热浪听潮看海。蚊虫隔着衣服咬出一身包,野狗在夜里游荡嘶吼,新城闸停电也是常有的事,最长一次停了一星期,手机没电了就跑到八公里外的集市充电,发一条短信报平安:“我没事,闸没事” ……一条短信,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我在,闸没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就没事!
潘忠宝,在水利基层偏远站所一扎根就是 18 年。为了方便工作,他把家安在墟沟。年迈的父母在灌南乡下盼着他回家,孩子在市区上学等着他辅导 —— 可他最多的牵挂,是闸上的启闭机有没有异响,是汛期的水位有没有超线。他说:“闸门启闭近百次,每次都牵着百姓的安危!”18 年,9 次 “市级优秀工作者”,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的牌匾,20 多个从 “新兵” 锤炼成 “骨干” 的年轻人…… 这些,是潘忠宝对家人最大的“愧疚” ,却是对群众期盼最硬气的回答!
新城闸“奋进现代化”的现实写照,是钱书云在台风里攥紧的巡查本;是王明杰深夜紧紧抓住轻生游客的手;是每年 3 亿立方米排水量背后,那一个个湿透又焐干的背影。从原本稚嫩的面孔到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从杂草丛生的海堤到一尘不染的机房,新城闸的故事告诉我们:“挑大梁” 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把每件小事干到极致的韧劲;“奋进现代化”是每个深夜里那座闸透出的微光 —— 那是守闸人的光,是连云港的光,是千万个 “挑梁人” ,一起点亮的光!
心系群众,人民至上。在风雨里站成标杆,在平凡里熬成灯塔!致敬每一个在平凡里较劲的你我!在连云港奋进现代化的路上,你我皆是 “挑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