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临洪管理处水政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在新310国道桥下临洪东站引河右堤背水坡河道管理范围内存在违规堆放集装箱和水泥罐的问题。执法人员坚持“教育优先、劝离为主”的柔性执法原则,通过耐心宣讲法规、协助制定整改方案,成功引导当事人自行移除2个集装箱及4个水泥罐,在消除防洪隐患的同时,赢得群众理解与配合。
20日上午,执法人员巡查至临洪东站引河右堤时,发现右堤背水坡上堆放着2个5米长的小型集装箱,旁边还堆放着4个空的水泥罐。经现场核实,该区域属于法定河道管理范围,违规堆放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阻碍行洪物体”的规定,且占用了潜在防汛抢险通道,若遇汛期可能影响行洪效率。
执法人员周珉珉在找到集装箱与水泥罐的所属人李师傅后,并未直接下达整改通知,而是结合临洪管理处管理的河道历年防汛案例,详细地向当事人讲解违规行为对防洪安全的具体危害:“师傅,您看这河道是咱们区域的‘防洪屏障’,背水坡一旦被占用,不仅会破坏堤防结构,汛期还可能耽误抢险。”在交流中,执法人员了解到李师傅因临时找不到合适存放场地,才暂时将物品放置在河道边。针对这一实际困难,执法人员主动协助联系周边合规的场地,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有3天的缓冲时间,自行组织搬运。“没想到执法人员这么贴心,不仅没罚款,还帮我找存放地,我肯定马上整改,以后也不会再占河道了。”李师傅当即承诺配合。次日,执法人员再次前往现场复查时,违规堆放的集装箱已被吊运至指定地点,4个水泥罐也已经移走。
此次柔性执法既守住了河道管理“安全线”,又传递了执法温度。下一步,临洪管理处水政科将继续优化“巡查+宣讲+帮扶”的执法模式,在重点河段增设“河道管理禁止行为”提示牌,通过“提前预警、主动劝导”减少违规行为,切实守护河道生态与防洪安全。